破茧成蝶
勇敢去争取想要的生活,你终能得偿所愿。 - 欧普拉·温芙蕾
机场航站楼里,林晓青拖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,手心沁出的汗水让行李箱拉杆变得滑腻。三十四岁的她,刚刚辞去了稳定的会计工作,即将踏上飞往巴黎的航班。
"真的决定好了吗?"母亲在视频通话中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,"你在国内什么都有了,房子、车子、不错的收入,现在却要跑去法国当什么烘焙学徒?"
晓青看着手机屏幕上母亲红肿的眼睛,抿了抿嘴唇。"妈,我攒了十二年的钱,就是为了这一天。"
挂断电话后,她想起两个月前那个决定性的夜晚。那天下班后,她像往常一样独自坐在阳台上,疲惫地啃着一块便利店买来的三明治。窗外的雨模糊了城市的灯光,她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,是法国知名甜品学校"甜蜜源泉"的录取通知。
十二年前,大学毕业后,她按部就班地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做会计。每天面对的是冰冷的数字和永无止境的报表。唯一的慰藉是周末在家烤一些小点心,那是她逃离现实的小小避风港。
"女士,您的登机手续已经办好了。"柜台工作人员的声音将晓青拉回现实。
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,晓青站在巴黎街头,呼吸着异国的空气。她的临时住所是一间狭小的阁楼,租金却几乎是她国内房子月供的两倍。第一天到"甜蜜源泉"报到时,她才发现自己成了班级里年龄最大的学生,其他人大多是二十出头的法国本地人。
第一周的课程就给了晓青当头一棒。法语专业术语让她手忙脚乱,更糟糕的是,她引以为傲的烘焙技术在严格的大师面前显得那么业余。主厨德鲁瓦先生不苟言笑,总是皱着眉头检查她的作品。
"奶油不够轻盈,温度控制太差,这样的马卡龙给狗都不会吃。"德鲁瓦用手指戳着晓青烤出的失败作品,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失望。
晚自习结束后,晓青独自走在回公寓的路上,冰冷的雨水打在她脸上。她想起了国内的朋友圈——同事们晒着升职加薪,同学们分享着孩子的照片,而她却在这异国他乡,为一个可能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苦苦挣扎。
第二天,她比往常提前两小时到达学校,开始练习昨天失败的配方。当德鲁瓦走进厨房时,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女孩已经在操作台前忙碌多时。
日复一日的努力开始显现效果。三个月后,在一次班级比赛中,晓青制作的法式千层酥赢得了德鲁瓦的第一个点头认可。然而,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。
"下周开始实习分配,"校长在课堂上宣布,"表现优异者有机会进入巴黎顶级甜品店实习。"
晓青的心跳加速了。进入顶级甜品店实习意味着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,也是留在法国的关键一步。但当她看到分配名单时,发现自己被分到了郊区一家小型面包店。
"为什么?"她鼓起勇气拦住德鲁瓦,"我以为我的成绩足够好。"
德鲁瓦扫了她一眼,"实习不是比赛,林小姐。那家店的主厨克莱门特虽然名气不大,但他最了解亚洲人的口味。考虑到你最终可能要回中国..."
晓青打断了他,"我不会回去。我来法国就是要成为最好的甜品师。"
德鲁瓦挑了挑眉毛,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中国女人,"证明给我看。"
郊区的实习比晓青想象的还要艰难。面包店早上四点就开始工作,她需要凌晨三点起床赶第一班地铁。克莱门特是个和德鲁瓦完全不同的老师——耐心、和善,但要求同样严苛。
"你的可颂层次感很好,"克莱门特尝了尝晓青的作品,"但缺少灵魂。你知道为什么法国甜品世界闻名吗?因为它不仅是技术,更是艺术,是生活。"
晓青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走遍巴黎各大博物馆,研究色彩搭配和造型艺术。她甚至报了一个短期雕塑班,只为更好地理解立体造型。渐渐地,她的甜品开始有了独特的风格——将法式技法与东方美学完美融合。
实习结束前一周,克莱门特告诉她:"我想推荐你参加下个月的'巴黎之味'甜点大赛,青年组。"
比赛当天,晓青紧张得手指发抖。她选择的作品是"破茧"——一款融合了法式泡芙和日式和果子的创新甜品,外观是一只即将破茧而出的蝴蝶。当评委们切开甜品,里面层次分明的色彩和意想不到的口感组合让他们频频点头。
颁奖典礼上,晓青听到了自己的名字。"青年组冠军——林晓青,来自'甜蜜源泉'学院!"
更令她惊喜的是,赛后米其林二星餐厅"月光花园"的甜品主厨找到她,邀请她毕业后加入团队。
两年后,巴黎一条安静的小巷里,一家名为"破茧"的小甜品店开业了。店门口排起了长队,顾客们争相品尝这位中国女甜品师的独创作品。晓青的妈妈也终于来到巴黎,骄傲地看着女儿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。
"还记得你问过我为什么放弃一切来法国吗?"晓青在关店后,递给母亲一块特制的马卡龙,"因为我不想临终前后悔从没为自己活过。"
母亲咬了一口马卡龙,甜而不腻的口感让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。晓青望向窗外的埃菲尔铁塔,夕阳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边。她想起十二年前那个在办公室里偷偷看烘焙杂志的自己,想起初到法国时的种种挫败,想起每一个为梦想辗转反侧的夜晚。
蝴蝶终于破茧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