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书页间的暗房》
书籍确实开启了超越想象的世界之门
第一次见到那本破旧的《光与影的法则》,是在花鸟市场后巷的二手书店。我正为即将到来的摄影展寻找灵感,却被这本80年代出版的摄影理论集吸引——它的扉页上有一行褪色的钢笔字:"真正的画框不在相机里,而在这里。"
老板看我盯着那本书,眼镜后的眼睛突然亮起来。"这是最后一件遗物,"他沙哑地说,"上一个买主再没回来退押金。"我付了五十块钱,没在意他古怪的用词。
深夜整理资料时,一张泛黄的照片从书页间滑落。照片中是栋陌生的公寓楼,七楼某个亮灯的窗户里,分明站着正在读这本书的我。毛骨悚然间,我发现照片背面用铅笔标注着今天的日期。
次日下午,我按图索骥来到城西的明辉公寓。电梯停在七楼时,霉味混合着显影液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走廊尽头那扇贴着"暗房"字样的门虚掩着,里面传来有节奏的滴水声。
"你迟到了三十二年。"暗房里传来沙哑的嗓音。冲洗照片的红灯下,佝偻着背的老人从显影液中拎起一张湿漉漉的照片——正是二十岁时的我站在今天的展馆门口。"1989年柯达金奖得主,"他咳嗽着说,"本来应该是我。"
我这才注意到墙上贴满历年获奖作品,每张都被人用红笔打了叉。其中最新的一张,是我下周要展出的《都市掠影》样片。
"那本书会告诉你真相,"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"我们都被骗了......"话音未落,整面墙的照片突然无风自动,那些被划掉的作品里渐渐浮现出相同的身影——每个获奖者都曾手持这本《光与影的法则》。
回到家,我疯狂翻阅这本诡异的理论集。在第179页,发现被咖啡渍遮盖的段落:"当观测者通过媒介观察自身,现实将产生七个维度的褶皱......"书页边缘密密麻麻写满推算公式,最新的一条赫然是:焦距73mm,光圈f/2.8,快门1/125秒——这正是我获奖作品的参数。
摄影展前夜,暗房老人死在装满显影液的浴缸里。警方在他口袋发现我的得奖通知复印件,死亡时间却标注为1989年。更诡异的是,所有关于柯达金奖的档案里,我的名字都变成了"暂缺"。
开展当天,我在展馆角落看到了那本《光与影的法则》。当我颤抖着翻开扉页,发现自己的笔迹不知何时出现在那句神秘提示下方:"第八位见证者,你愿意继续这场游戏吗?"
相机的取景框里,书页开始渗出暗红液体。透过镜头,我看见无数个自己在不同的时空里翻开同一本书,而最早的那个版本,正被一双布满老人斑的手轻轻合上......